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人生如画 > 11前景实堪忧

11前景实堪忧(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因为凤凰山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附近的村镇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等到我十八岁时,东尖山已经不是原来的小镇了。

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它都可以比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任何一座小城市。镇上招商引资来的一家民营企业开业,老板是大连人,生意做得很大,财大气粗是看得见的,一出手,就买下了附近小村庄大半的土地。建设了一个工业园。

大连人讲究风水,开业之日要热热闹闹庆贺一番。俗话说,入乡随俗,在东尖山,自然离不了高跷秧歌。

当然也就要请谢家班出山了。但是谢家班是高跷秧歌世家,班子出场祖宗有严格规定:高跷秧歌只用于节庆喜丧,为企业开业表演,还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

开始的时候,师父拒绝了,但是,这个老板三次上门到师父家里哀求,师父也就半推半就的应承下来,由此看来,我的这位师父也不是那么冥顽不化,至少在高跷秧歌表演舞台上,他是可以变通的。

那一天,师父召集了二十四名弟子,组成了一支完整的高跷秧歌班子,称得上声势浩大,我仔细看了看,除了真正的谢家班弟子,竟有半数以上是以前的师兄们,我一个也不认识。

在这里我要说一下,都说三年学徒,两年效力,可是事实上,学习高跷秧歌是个艰难的过程,能够熬过三年,顺利出师,就算是不负师恩了。

至于留下来两年效力,那是旧时的事,现在大概是讲不通了,所以师父从来没有提起过。

再说,现在的情况不是以前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娱乐的方式多了,高跷秧歌带给师父的光环也就自然暗淡下去了。

此时的谢家班,情况已经不容乐观。我入门时,师父门下一共是十六名弟子,经过三年时间的过滤,这些弟子就像是流沙,散去了大半。

后来入门的弟子,远远挡不住流失的缺口,我和大师兄,加上后来的师弟,一共只有九个人,已经不足以支撑起一场大型的高跷秧歌表演了。

我在东尖山这几年,谢家班的演出已经不多了。师父常常跟我们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称得上太平盛世。可是对于传统的艺人来说,却未必是个好时代。

这座在政策扶植下破壳而出的城市,经济以几何级的速度发展时,文明也完成了一轮新旧更替。过去的小镇人,现在的新市民越来越浮躁,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去听一听地方戏。或者是观看一场高跷秧歌表演。

这是师傅一直担忧的事。什么是艺术?艺是指一个人的能耐,术是指把能耐卖出去。既然艺术不能卖出去了,艺术这两个字就不完整了。

许多的民间艺术就是这么没落,甚至于消亡的。师傅自己也不知道东尖山的高跷秧歌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谢家班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人才凋零、后继无人的窘境。

每次接到演出的事,师傅就得叫以前的弟子回来,临时搭一个表演班子。好在师傅威望还在,一声令下,人马立即就齐了。这些人,有的是冲师傅的面子,有的是出于对于高跷秧歌的热爱,尽管不能以此为生,但是可以以此为乐。

就在这次重要演出前的一天,我与大师兄练习了梅花桩,已经是气喘吁吁了。两个人正要坐下来休息休息,这时的他突然间想起了什么,压低声音悄悄的问了我一句话:“小师弟,敢和我做一件大事吗?”

“什么大事?”我禁不住疑惑了,大师兄历来是师傅的心腹,他做什么事,从来都是师傅的意思,这个时候,他怎么会用“敢”字与我商量?难道是这事是他自己独出心裁,没有与师傅商量?

“小师弟,你看啊,咱们的演出,越来越少了,关键问题是人们不爱看了,为什么人们不爱看,是因为这门艺术太陈旧了啊!陈旧的东西谁爱看啊?”

“哦,”听了这句话,我赞同的点点头,颇有同感。

“我想把咱们的高跷秧歌改革一下……”见我点头,大师兄一下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港综,捉诡成仙从猛诡差馆开始这个明星来自末世异界太凶,我苟回现实显圣我有一颗两界珠我的夫人是神捕仙人只想躺着没野心的影帝斗罗:一卷山河社稷图开局巅峰贝克汉姆,帅就完了影视:人生新体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