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修真军师 > 第十一章 混得风生水起

第十一章 混得风生水起(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铜雀街陈煜别院旁新起三层小楼。

三楼为文学塾,二楼武略塾,一楼演武厅。

楼外设擂台,文士在擂台论道,在此间,可见识到以三寸不烂之舌杀人的激烈场景。

武士在此对打,凭的是拳脚真功夫,常有被打得鼻青脸肿,以袖掩面,做女儿忸怩姿态离场情境。

此处学子皆为官宦子弟。

教学先生们都是祁冉聘请的当世各派大家。

文学先生文津、武成两位先生分别师从魏国方正、威严二位大儒,坚守儒学正统思想。但学子们常以儒家文不能安邦定国为由,捉弄二位先生,二位先生每每此时就以塾规严惩。并字正腔圆地呤句“发乎情,止于礼仪。”令其所言所行不逾礼仪。

每每此时,韩成、吴风两位法学先生必以此为实例教材,阐述何谓法制是治国维经之首要。

道学先生黄经,常常不循常规,以开拓学子们眼界为主旨,令大家不限于时下所知、所感,他所授玄学最受学子们欢迎,每每讲及老、庄,学子们便有翩翩化蝶之快意,将塾内沉闷之气一扫而光。

令学子们深刻体验到自由才是人生一大快乐。

音律由祁冉教授,他的古琴现为本器,情之所致,化为琴音,常有空灵之音,令人有神游仙界之感。

学子们常常是为听琴而来,每每从琴音中回神,已是下课时间。祁冉认为音乐是为陶冶性情而设,并非本塾必修课,亦不考核,所以教的人轻松,听的人也乐意。

武略先生有三位,祁冉的韬略教义常有奇思妙想,将三十六计演绎成N计,认为谋略是安邦、定国、外交、经商、为人、处事之大计。善用谋者能以少胜多,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祁冉本身就是传奇人物,他能在二里街和铜雀街交界处开店,并能在陈煜别府建学塾,就凭他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能耐,也没有人敢轻视他的智慧。

王明讲《六韬》,他由六韬文、武、龙、虎、豹、犬演绎而成的沙盘教授方式惊动了朝廷武略大夫。

诸葛瑜讲《三略》,侧重于治国兴邦,统军驭将的政治策略,这对这些将来会在朝廷谋得一官半职的官宦学子们来说,虽有点头疼,但却是能在朝中立足之本。再头疼也得学。他上课时不用点名,保准没人旷课。

一楼演武厅内是根据九州舆图布置的大沙盘,供二楼学子们演练行军布阵。

游然、游后负责学子们体能训练。

如各位大人们所愿。众衙门进入学塾后,虽常有恶作剧,但对学塾规矩却心存畏惧。这个规矩是经林相亲审核准的,他们如果不服管教,先生们的处罚是很严厉的。

成为游然、游后的试练靶子,是学子们深恶痛绝的事儿。这二人太变态了,看起来是衣袂飘飘、风度翩翩斯文样,出手也是风吹杨柳动曼妙,就在你还没从这样美景中回过神,身上就中了十数掌。最可恼的是,这掌法后劲十足,外观没事一般,却有被火焚之感。

众人联合起来反抗没用,二人对付这一干人是绝对碾压态势。这些人受到深刻教训后,把所有的花花肠子都变为恭敬。

严罚也罢了,学塾还会照告家长,在学校丢人,到家还要受家训,这是很苦逼的事儿。

经过一段时间,学塾风尚好转。

祁冉在觉明显好转后只说了一句:“没规矩不成方园。”

一年后,学塾名声雀起,能入学塾求学比进入翰林院还光鲜。

.......

此学馆本是林相为解决二里街众官员之子授业而设。

朝廷京官聚居于二里街,众衙内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以斗鸡、遛狗、猎鹰为乐,家塾先生们常被打得鼻青脸肿地,众衙内乐于交流整治先生们心得,修理先生们的花样绝不重复。如此几番,已请不到先生教授。

陈煌有统一天下野心,从骨子里看不上这些酒囊饭袋之徒,对此多有微辞。

在京城为官的都老奸巨滑,从陈煌言辞中嗅出了味,请林相出面解决。林相因林嫣然已拜祁冉为师,这个高傲的女儿对祁冉多有称赞,她的言行举止现在已颇有大家闺秀风范。

有了林嫣然这个实例,林相早对他刮目相看。

他认为,能收服林嫣然,收服那些不受管教的衙内们也不难。与祁冉商议,他很痛快就答应了。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干宋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混在洪武当咸鱼我岳父是李世民女帝:你竟然想当我相父堡宗别闹谍影凌云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