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五章:当务之急

第五章:当务之急(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于谦的话,令殿中众臣都为之一默。

虽然在朱祁钰到之前,众人已经知晓了事情的大概,但是如今再听一遍,依旧触目惊心。

那可是整整五十万大军啊!

就算撇去征调的民夫徭役,后勤辎重人员,单纯能战的官军,也有近二十余万人。

那也先不过十万之众,大明动用了三倍于敌的大军,怎么就能败了呢?

而且不仅败了,就连御驾亲征的皇上,都被人掳走,这何止是丧师辱国。

数遍中华数千年的历史,也唯有靖康之时,出现过这等事情!

不过事已至此,即便是再心怀沉痛,也不得不提起心劲儿来面对。

于谦刚刚的话里头,还有一层意思。

如此伤亡惨重的大战,势必会惊动周边军镇前去查探,居庸关只是第一个。

接下来,宣府,大同,山西,紫荆等地的详细军报,必然会陆续到达京师。

这件事情,瞒是瞒不住的!

见无人说话,孙太后道:“诸位臣工,皆为国之肱骨,皇帝亲征之前,将国事朝政托付各位,如今出了这等大变故,哀家一介深宫妇人,已惊惶无措,尚赖各位大人谋划商议,眼下局面,当如何是好?”

略一停顿,见诸大臣仍旧沉吟,孙太后继续道:“局势危难若此,诸位不可惜身不言,此非朝会,若有想法,尽可言之,不拘对错,皆为国尽忠,若有不妥,哀家亦宥之不罪。”

太后的话都说到这儿了,再不说话就不合适了。

不过其实孙太后的顾虑实属多余,在场诸人,皆是六部重臣,最不济的也是天子近臣或守备京师之人。

眼下天子北狩,他们就是京城里高个子的人。

换句话说,天塌下来,就砸在他们头上,怎么可能会惜身不言?

实在是这消息太过惊人,让这帮老大人一时之间,都乱了方寸。

不过幸好,有朱祁钰进殿这么一闹腾,总算是给了他们一些接受的时间,这会心里头,也大略有了想法。

吏部尚书王直起身,奏道:“太后娘娘,此事详情尚不明了,然大略情况,已可见一斑,以臣之见,伤员抚恤,罪将定罪及其他诸事,可暂缓行。”

“当务之急有三:其一,打探详细情况,诏命临近各卫所关隘守将,尽快呈上详细军报,就地收拢残军,随行勋戚大臣有幸免于难者,尽快护送回京,再行论处。”

“其二,诏命各关隘守将,打探陛下陷落之地,伺机迎回,同时派遣使节,出使瓦剌,探明情况。”

“其三,贼虏既获大胜,必挟胜而进,京师及边关诸镇防务,为重中之重,需重新商议,详细安排。”

和以后的几代不同,此时虽然已经有了内阁,但是只是以备咨询而已,人员,职务皆尚无定制。

尽管已经行票拟之事,但是这项权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制度。

凭借着三杨的遗泽,内阁在朝中地位略有提升,但是依旧没有什么存在感,可算是有明一代,权势最低之时。

自太祖罢中书省之后,六部尚书便是前朝实权最重之人,吏部为六部之首,尚书被称为大冢宰,是如今当之无愧的百官之首。

因而王老大人一开口,就定下了今日议事的调子。

调子定好了,才好开始商议。

自然,王老大人提出的这三项当务之急,口气力度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条最为简单易行,乃是应有之意,所以王老大人提出的是详细的办法,没什么可讨论的。

此事隶属兵部分管,此刻兵部事务皆由于谦做主,于是于侍郎起身道。

“大冢宰所言甚是,下官出宫之后,便即刻传令各边镇收拢残军,即刻呈上详细军报,并将幸免于难的勋戚大臣护送回京。”

接下来的第二条,就比较难办了。

王老大人说得十分委婉,但是其实意思很简单,商量怎么把皇帝救出来。

不过在场之人皆是老成谋国之辈,自然知道这件事情的难度。

若梁贵带来的军报属实,那么也先既然放一直扣押着的锦衣卫校尉袁彬来传话,就必然已经确认,自己到底抓住了什么人。

换位思考,若是自己这方抓住了敌军主帅,而且还是御驾亲征的天子,那必定是严密看守,置于中军之内,严密防守。

想要救人,肯定是难上加难!

沉默了一会,翰林院学士陈循上前道:“太后娘娘,臣以为皇上既然遣人传讯,不妨暂且准之,先太祖,太宗皇帝威震漠北,瓦剌对我大明尚有惧意,或可遣使携金银玉帛前往,迎回陛下。”

此话一出,再场大臣皆暗暗叹了口气。

这话说出来,怕是陈循自己都未必相信!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我岳父是李世民混在洪武当咸鱼北宋大法官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谍影凌云宋时从梦华录开始干宋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