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英雌 > 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人感应

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人感应(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歧平定等人相视一笑,随即不约而同地恭身向李曜齐声施礼:“国师只管吩咐,吾等定当尽心竭力而为。”

尽管李曜在明面只是皇帝的“义女”,但他们四人之中,无论是平阳公主的老熟人歧平定,还是头一次与李曜打交道的孙思邈,其实早都已经看出来了,这护国公主根本就是老皇帝的亲生女,而且还是血缘关系最亲的女儿,若无李渊那朝野皆知的护犊情结,只怕李曜再有本事,也没有机会去建功立业,更不可能以区区公主之身,经营出今天这般偌大的权势。

当然了,他们心里也都很清楚,世俗社会可没有道家的男女平等观,自武王立周开始,华夏历朝历代便视“女子干政”为洪水猛兽,时至今日,从宗法制度到社会伦理,皆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观念基础之。

护国公主的功绩与名望固然举世罕有其匹,然而朝野下对她普遍存有抵触心理,甚至连护国公主的亲附者当中,认为她辅理国事非属正道之人也不在少数,只是彼此之间有了利益挂钩,不会明言罢了。

只不过,在修炼长生之术的道众们看来,护国公主至少于外在方面,已然是一位修得道果之人,而护国公主贵为国师,又为天下玄门魁首,对于志在崇道抑佛的歧平定等人来说,其地位的起落将极有可能给道教的发展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他们非常理解李曜的难处,也非常愿意为她分忧。

“如此甚好,那便有劳诸位了。”

李曜微笑着还了一礼,脸漾着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显然对歧平定、孙思邈等人的表态感到特别满意,旋即便向他们一一做了交待。

其中歧平定的任务最重,他主要负责发动楼观派道众在关中诸州举行法会,为国为民驱灾祈福,而文采斐然的李播则以道家理论为基础,撰写一篇专门指出儒家“天人感应”说法与现实自相矛盾之处的文章。

至于巨国珍和孙思邈二人,只是被李曜当成了药品的促销员。

巨国珍对李曜的医学造诣深信不疑,对此倒是没说什么,但孙思邈却似乎有了意见,等李曜交待完毕,便听他开口道:“国师,孙某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曜点了一下头,很亲切地道:“孙道友但说无妨。”

孙思邈道:“虽说护粮保民天经地义,但这飞蝗生于秽土,肮脏不堪,且肉厚汁浓,不易于晾干清洁,做成药材,恐患者食之,旧疾未除,又添新疾,如若直接烤作荤粮,却又难以长久保存,故以某之见,不如挖沟掘坎,将飞蝗驱入土中掩埋,让其自生自灭。”

身为一代名医,孙思邈将医学视为至精至微之道,他没有亲自验证李曜的药品药效,是不敢轻易担当此等角色的。

更何况,他本人一直反对用活物入药,认为“杀生求生,去生更远”,行医治病应有好生之德,他也看过护国公主的医书著作,不否认对方的医术水平,只是觉得大肆捕杀生灵,实在有伤天和。

李曜听了微微一愣,突然想起这位孙神医是个连鸡蛋不吃的素食主义者,平时用到牛虻、水蛭等虫类药材,也只买炮制好的死物,还说什么遇到紧急情况,才会“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而孙思邈提出的建议,更加体现了他在事物认知的局限性,这个年代可没有后世昆虫学的概念,古人们发现蝗虫在土壤里产卵,便认为蝗虫能够在地面下生活,事实造成这种假象的原因,便是蝗虫的钻土能力,如果不对其进行水淹火烧,多数又会从地里爬出来。

言念及此,李曜浅笑道:“我既然敢用蝗虫为药,自是做足了验证,若无万全准备,我也不会将其公之于众,况且‘沟坎法’汉已有之,无论埋土深浅,蝗虫总能破土而出,再次为祸庄稼,故因其效果甚微,晋代便几近淘汰,如今粮食严重欠收,每多损一亩谷物,则可能会多害一人,百姓与蝗虫,孰轻孰重,想来孙道友不会分不清吧?”

巨国珍也对孙思邈的观点不以为然,忙接口道:“孙道友的仁德令人折服,若孙道友不忍杀生,可无需参与制药,只管行医用药即可。”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诸天大明联盟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我岳父是李世民堡宗别闹混在洪武当咸鱼北宋大法官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