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谋明 > 第八十五章 销路

第八十五章 销路(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就此眼下来说,闵元启在大河卫这里晒盐,未遭到什么抵制和反对,主要原因是开挖盐池用工超过千人,盐池日常用的工人也已经有好几百人,加上裁制军袍用了大量妇人,还有日常所需,窝棚区一带修筑房舍,盖造窑厂,不光是用男子,妇人也是用了不少,所以不仅是附近的两个百户,四周千所户下几乎愿意出门的旗军和余丁,包括健壮的妇人都过来了不少。前后用工加上训练的旗军已经超过两千,妇人也有好几百人,这已经是千户所过半的丁口数了,这样一来,有意见的便是那些不曾与闵元启合作的百户,当然也包括李可诚这样驭使旗军余丁为自己田间农奴的中高层的武官们了。

闵元启最大的顾虑便大量货物不易出脱,出脱了也会带来盐价的动荡和下跌,再算上自己的口碑和地方经济秩序的破坏,那便是得不偿失了。

“所以我父子商量过。”朱万春微笑着道:“两湖那边,可交托给入川和南下的大商家,委托他们代售,可以缓解不少。我们也有商路可抵河南,河南数次大灾,不光是旱灾水灾,还有兵灾,现在还有大半地方在闯逆之手。但地方上百姓数量,仍然为我大明第一省份,估计百姓数量丁口还在两三千万人左右。河南本地产盐极少,除了咱们淮盐外,甘肃,山东,天津,这些地方的盐也往河南销。现在北方混乱,但再乱百姓也要吃盐,北方的商家和灶户都减产了,咱们过去了,于百姓有利,于灶户,商家无害。至于销路,我们也是在寻一些可以跨州过县的商行合作,只要闵兄这里出盐,其实不必太过担心……就算是两淮旧有的销路,其实向来是供不应求的,闵兄不必过虑。”

“原来如此,真的是我想左了。”

经朱万春这样一说,闵元启也隐约明白过来了。明末的人口没有详细的调查和数据,诸多学者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有一个最基本的定论便是肯定是过亿丁口,是一亿两千万人,还是一亿五千万人,又或是两亿人,这个便只能是推断和猜测,没有办法确定下来了。

这么大的人口基数,除了产盐地各有不同,淮盐就没有办法卖到云贵地方之外,以现在淮盐旧有的市场来说出货量是远远跟不上需求,近些年来盐价持续上涨,战乱带来的物流混乱和盐业出产不足以满足需求,这些都是相当重要的原因。

按朱家的打算,加一部份到湖北,继续往湖南和四川外围,打通北上河南的销路,也能往徐州和山东沂州兖州一带出售。

不管怎么样的战乱和灾害,活下来的百姓总得要吃饭,吃饭便是离不得盐,所以哪怕是乱兵,流寇,土匪,总得给过往商队一条狭窄的缝隙出入,南北的商道总会有一些地方走的能,只要商道走的通,路费上去了,盐价也适当上调,有出有入,总是会有的赚。

“虽说如此。”闵元启还是道:“一天百万斤的出产,用工要七八千人甚至近万人,咱们云梯关这里地广人稀,整个所怕是差不多也就不到两万人,民户村落和集镇极少,这一大片地方才两三个镇子,得沿着淮河西向,北边的灌南,海州,南边的盐城,有州县的地方集镇村落要多一些,咱们这里地方偏僻,丁口没多少,还得留下人种粮,光靠买粮总有买不到的一天,粮食也是根本……一天百万斤,差不多也用尽民力了。”

这自然是一种托词,如果朱家打包票有多少出多少,盐价不变,闵元启大可以从附近州县招募人手,问题是一天到三百万斤,五百万斤,那需要的地方最少得超过百里,人手要好几万乃至十几万人。

古法晒盐比煎盐在产量和人力上是要省很多,基本上是一丁一天出二百斤盐的效率,如果盐池规划合理,一丁一天出四五百斤盐亦非难事。

但这样的动静太大,产量太高,不是所有海边的地方都适合晒盐,可能盐场要绵延几百里乃至千里,这么多人,这么大产量,还有需要这么大的地方,以闵元启现在的实力和地位根本吃不下来,真的这么做了,就是标准的以蛇吞象,只怕多半是吞不下去,会把自己给撑死。

朱万春原本也是怕闵元启胃口太大,虽然朱家已经做了一些打算和提前的准备,但如果闵元启这里把动静弄太大了,朱家也是没有把握能吃下这么多货,另外对闵家在大河卫的实力朱任重也做了一些打听,朱家父子现在也知道闵家最少在云梯关颇有根基。但这样的一个普通的卫所世家,在现在这局面下根本不算什么。

相对于闵家的传承和过往,朱家父子反而更看重闵元启现在手中掌握的武力。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我岳父是李世民朕乃一代圣君大明1805诸天大明联盟宋时从梦华录开始干宋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北宋大法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