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1/ 2)
回到南京之后,许成梁先去了枢密院述职,而宇治景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枢密院,而是直接奔赴皇宫,面见皇帝。
当宇治景通禀入宫之后,宁渝正在御书房里,看着首辅宁忠景呈递的关于重修《明史》的折子,这也是宁忠景第三次呈递了重修明史的建议。
严格来说,历朝历代以来都会给前朝修史,以证明自己自身的正统性,因此清廷在据有中原之后,第一件事也是修明史,以此彰显自己的正统性。
从顺治到康熙,再到如今的雍正,这几个皇帝都在强调修明史,这里面的政治意味是非常浓厚的,但是因为某些缘故,清廷修编的明史,有目的毁灭不利清廷之史实,在客观性和真实性上有待商榷。
特别是修纂《明史》的那些人都是东南江浙文人,因此多为东林党人立佳传,为其粉刷,也是东南缙绅一脉相承的缘故。
当然,这些都是清廷操弄惯了的手段,除了《明史》之外,连带着诗词也进行了修改,比如把岳飞《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篡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像张孝祥名作《六州歌头》中的“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中的“膻腥”二字也触碰到了清廷君臣的敏感处,因此也被改成了“亦凋零。”还有陈亮的“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改成了“一个半个挽雕弓”。
在宁渝的记忆里,后来乾隆修纂《四库全书》的本质,就是为了给清廷洗刷,其中带着很明显的政治偏向,由于一些缘故,大量不同类别的文献被排除在外,因此其中缺失的内容浩如烟海。
对于已经开创宁楚君臣而言,传承明之天命,自然也要为明重修《明史》,这是一项十分重要且严肃的政治工作,具备朔本清源的作用。
之所以宁渝前面一直不准,原因很简单,他当时还没有彻底奠定南方根基,这个时候修《明史》,很明显有舍本逐末之嫌疑,如今南方既定,仅仅只欠缺北方数省,这重修《明史》之事,也就提上了日程。
宁渝在宁忠景的折子上画下了一个圈,并且批示道:“重修《明史》之事,乃奠定根基之要事,内阁需特别组建修史委员会,内阁领头,以教育部为主导,当以十年为期,完成初稿,一应所需费用,编入内阁来年预算案中。”
等到这件事处理完成了以后,宁渝也让人通禀宇治景进书房,目前需要宁渝处理的是事物还是比较多,因此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接见自己的总参谋部副部长。
“臣总参谋部副部长宇治景,见过皇上!”
宁渝望了望宇治景略显瘦削的身影,心里倒是有些感叹,他毕竟是从战场的血雨里滚打出来的,落下的病根一直未见好转,便低声道:“待会朕会派遣太医正叶天士去为你诊疗,不管怎么样,这身体还是要紧,你也就二十出头的年纪,可不能把自己的一生给废了。”
“臣谢过陛下。”
宇治景的声音里多多少少有些激动,他在外领兵作战快三年了,中间并没有真正单独见过皇帝。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