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进五章 前进(1/ 2)
虽然,南明李军此前对阵过清军骑兵,但是那都是偷袭。这一次才是南明李系骑兵第一次真正的以堂堂之阵对阵清军骑兵。
骑兵仍是这个时代的战争之王,强大的机动力和冲击力决定着战场的主动权,即便明军的步兵再强,也只能在依托城池和起伏的山地作战中才敢硬撼清军。南京之战和淮安之战,明军不敢离开城墙,主要是因为缺少强大骑兵的支援,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隐藏实力。
吕英杰率领的骑兵曾经击败过清军,但是那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李存真其实一直对骑兵给予厚望,之所以没能大规模发展骑兵,主要原因是缺少牧场,因此他才心心念念想要占领朝鲜的济州岛。
李存真按照自己对骑兵的理解要求关盛年对骑兵严格训练,今日就到了验证他这个后世文科生,教育学博士是否有用的时候了。
骑兵的精髓在于冲击。由于西班牙、荷兰体系的成功,步兵在欧洲成为战争的中坚力量。严整密集的步兵能有效对抗骑兵,骑士被赶出战场,欧洲骑兵一度成为使用火枪的角色,不再是决定胜负的力量。
骑兵的复兴在三十年宗教战争中的在瑞典产生,北方雄狮古斯塔夫抛弃了曾经流行一时的骑兵轮转火枪战术。让骑兵重新回到冷兵器复古冲锋的道路。而最大的改进就在于如同步兵一样强调密集的阵型和严格的纪律,个人的勇武在这样的体系中不再重要。
事实证明,号称大帝的古斯塔夫二世绝非浪得虚名。骑兵确实应当以冲击取胜,其他的战术全都不适合骑兵。特别是配备火枪,并且企图以火枪克敌制胜的骑兵就更加虚弱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来到八里桥。清军统帅僧格林沁企图以优势骑兵破敌。他的思路是非常好的,执行是非常糟糕的。清军趁着英法联军不备,偷偷摸到距离洋鬼子不到五十米的地方,此时甚至都能够听见洋人交谈的声音,如果骑兵奋勇前进,以冲击破敌。英法联军来不及组成严整密集的步兵方阵,是没有办法匹敌的。然而,清军没有冲击,隔着五十多米的距离大玩弓箭和火绳枪。英法联军迅速反应,组成空心方阵,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下的燧发枪和克里米亚战争磨练下的老兵对敌。竟然大败集团冲锋的八旗骑兵。清军伤亡无算,英法联军只死了五个人。
不是英法联军有多么厉害,实在是清军骑兵太过怂包,很多骑兵忍受不住马匹的颠簸掉下马来被后面的人马踩死,八旗号称骑射立国,此时许多士兵竟然拉不开弓。没有严格的纪律和训练,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都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如果,骑兵顽强勇敢,即便是面对机枪也有可能获胜。四万身经百战的红军西路军,在河西遭到十万马家军骑兵的围攻,结果英勇的红军大败亏输,四万人几乎全部阵亡,只逃回来一千多人,团以上干部就回来两个,即陈和徐。
所以,三万多清军对阵八千英法联军,只要骑兵勇猛,是很可能获胜的,即便是失败也会给侵略者以最严厉的打击。然而,东方骑兵输了,没有成吉思汗马踏中亚,蒙古狂飙席卷东欧的气势了,彻底败给了西方。从此以后万国草清,屈辱伴随着懦弱而来,正是两百多年奴性泛滥的结果。
骑兵在于冲击!此后直到拿破仑时期,欧洲骑兵战术一直遵从这条道路不断发展,其所形成的近代骑兵体系让所有曾经辉煌的游牧骑兵黯然失色。
赵无极面对漫山遍野而来的清军骑兵,大喊一声:“列阵,列阵!司号员,吹列阵号!”
新式铜号吹出的泛音响彻山坡,三千骑兵,分成七个骑兵司,二十八个骑兵局,八十四个旗队,二百五十二个小队,每小队十二个人,形成了长长的阵列,每列一千人,前后共三排。
阵列上竖起的矛、戟和镗钯中锋在阳光下银光闪耀。骑兵营前排穿板式胸甲外面套着一层清军的军衣,使用一丈四尺长枪,第二排是八尺的镗钯、画戟或狼牙棒,第三排使用加厚加宽的马刀和短柄狼牙棒,后两排皆是锁子甲和棉甲,同排骑兵互相间只间隔三尺,旗队之间间隔两步,前后排相距七步。他们将担任摧破敌阵的主力。
双方都是优良的战马,别动队骑兵的战马大多是几次对清作战的缴获,但是最前面一排的阿拉伯战马则是此前在南洋时购买和劫掠所得。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