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110章 外交攻势 上

第110章 外交攻势 上(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1258年,10月5日,黄河北岸,涟水城。

涟水城外,仍然残留着大战的痕迹。

前不久,宋军两路并进,一路由海路从东海县的郁州岛出发,袭扰海州城,另一路从淮安出发,由大将夏贵带领,同时出动了陆军和水军,试图夺回涟水城。

李璮一面命后方守军收缩入海州城,坚守不出,一面带领主力部队在涟水附近与宋军展开大战。最终他凭借精锐步兵和蒙古马军的支援,击退了宋军,还缴获了不少军备和船只。夏贵初战失利,后方怀远军(蚌埠)又传来了蒙古亲王塔察儿所派的先锋部队抵达的消息,便不得不撤退回防。

北路袭扰海州的宋军,见南路无功而返,也撤回了郁州岛上。

现在,原先的涟水县衙中,李璮正和他的幕僚兼岳父王文统相对而坐,喜滋滋地讨论如何给汗廷报功。之前,蒙哥汗身边不少人对他不派兵随征颇有微词,但现在结结实实打了两场仗,总该能封住那些人的嘴了吧?

突然,一个亲兵匆匆来报,说姜万户求见。话音未落,披挂着一身金甲的姜思明便带着几个随从闯了进来。

李璮见状,皱了皱眉头。旁边的王文统连忙呵斥道:“姜万户,你这是作甚,休得无礼!”

姜思明把腰间的宝剑解下,扔给李璮的亲兵,略一抱拳,便用嘶哑的嗓音大声说道:“相公,如今宋军已退,我欲将兵北上,征讨逆贼,还请相公恩准!”

胶州失陷这事放在整个蒙古帝国不算什么,但在山东一角仍称得上非同小可,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传了过来,李璮、姜思明等军政大佬即使远在淮河前线,也第一时间知道了这种要事。

姜思明自然暴跳如雷,当场就要带兵回去,剿灭那帮无法无天的东海贼匪。

而李璮则有些举棋不定。一方面,他也为身处胶西县的堂兄李应一家子感到担忧;但另一方面,现在战事正急,他不可能随便放姜思明这么一支数千人的生力军回去。正巧这时夏贵来攻涟水,李璮便把姜家军强行留下,协助守城。另一边也派人去胶州打探消息,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姜思明虽然平时和李璮有些不对付,但这是军国大事,而且军中的蒙古监军也支持李璮,他不可能破坏蒙哥汗定下的统战大局,只好乖乖留了下来。

虽然两军正在大战,但宋军的兵力并不足以遮蔽战场,南北之间的信息沟通还是通畅的。很快,各方消息就汇总到了李璮的案头,有的是从胶西逃出的商人提供的,有的是高密、诸城等地的官吏提供的,有的是侥幸逃生的姜家士兵提供的,还有李璮自己的探子收集的,胶西李应也偷偷递来了信件。

在王文统的协助下,他们很快勾勒出了事情的全貌:一伙海外夷人占据了即墨县一角,姜家觊觎他们的产业,发兵夺取,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反而被人家把胶西城给占了。

这下事情就有意思了,李璮的态度一下子暧昧了起来。据李应的密信所说,那什么东海商社相当克制,占了胶西之后,并没有像普通流贼那样大肆劫掠,也没有裹挟民众造反,而是终日缩在城北操练,还试图寻求招安。

他们甚至把胶西城的政务让了出来,由士绅商人自行组织管理。虽说是多人共商,但李应家在胶西的权威远胜他人,实际上大事一言而决,小事才装模做样商量一下。不过现在大事议了也没用,小事吵起来还是挺热闹的。

既然东海人如此懂事,李应家也没有损失,李璮也就放心了下来,不急着去讨伐他们,而是认真思考起该如何从这个变故中获取最大利益来。

不过前阵子他还在跟宋军打仗,也没什么功夫去想这些,接待了几波使者也只能先让他们等着。等到好不容易打完了,姜思明却直接杀上门了。

李璮现在看姜思明是越看越烦,正想随便说点什么把他打发走,王文统却突然想起了什么,附耳过来小声说了一句。李璮听后略一惊讶,随后便点了点头。

王文统迅速从侧门出去,对外面仆人吩咐了一句,就又回到座位上,面带微笑地对姜思明说道:“姜万户,稍安勿躁,先坐下喝口茶吧。来人,给姜万户上茶!”

姜思明的一大家子全都失陷在胶州,哪有心思喝茶。他强忍住怒气,随便找了张椅子一坐,道:“宋军既退,短时间内想必无法卷土重来,正是我军稳固后方的好时机。不然后方一乱,前方的战果也将功亏一篑,请相公三思!”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混在洪武当咸鱼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堡宗别闹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诸天大明联盟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