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之五好青年(灭宋) > 第二零三章 冰与火之歌

第二零三章 冰与火之歌(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杨将军,向南开大顺门!”

城门内的李虎朝着冲进城内的杨再兴喊道。

杨再兴毫不犹豫地转向,而就在同时另一边的街巷中,大批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好的本地青壮拿着武器冲出,但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杨再兴手中锥枪在狂奔中以极快速度接连刺出。

紧接着骑兵的洪流碾压而过。

杨再兴身后几名士兵直接将手中火把扔向路边积雪覆盖中的草堆,然后在狂奔而过中不断对着被阻挡住的青壮们扔出斧头。

毫无防护的后者不断惨叫着倒在几乎不停落下的斧头下。

后面李虎愉快地看着这一幕,直接从手下手中接过一个竹筒,打开蜡封的塞子插进去一段引信点燃,就在同时另一名手下一斧子劈开了路边商铺的窗子,李虎很干脆地把竹筒塞了进去。转眼间里面火光冒出,很快竹筒喷射的焰火就不知道引燃了什么,熊熊烈火直接从里面燃起。

后面骑兵依然在蜂拥而入。

但就在同时这条东西向大街上,更多匆忙起来的青壮拿着武器冲出。

“王将军,这些是渤海人,放开手杀,女真都在内城还没出来!”

李虎喊道。

缝合怪王德王夜叉立刻亢奋地嚎叫一声,端着他的棹刀带着身后骑兵的洪流碾压向前。

那些连衣服都没穿好,很多人只是拿着短刀的青壮如何能顶住他?

这他玛是两宋之交战场上出了名的悍将。

王夜叉瞬间撞过去,手中棹刀疯狂砍杀,后面跟随的骑兵在并不太宽阔的街道上如洪流扫荡向前。

前面的疯狂杀戮,后面的不停放火。

这时候依然是西北风,虽然积雪影响了效果,但好在这年头哪怕辽阳这种城市里面,建筑物也几乎全都是木制,很多其实还是草屋顶,当熊熊烈火燃烧起来之后,基本上就是火烧连营了。被点燃的建筑里面,不断有人惊恐的尖叫着从里面冲出,然后被汹涌而过的骑兵洪流撞翻践踏,这座城市就这样在冰雪与烈火中开始了毁灭。

李虎依然带着一丝癫狂看着。

他身后骑兵仿佛无穷无尽般不停涌入,然后在他指点下分流向各处街道。

很快南边的大顺门也被杨再兴打开,原本滞留在外的骑兵立刻涌入,然后死亡的烈焰也在那边升起。

“烧光,杀光,抢光!”

李虎吼叫着。

确定已经不需要自己在这里充当引导的他,随即从一名本地青壮的死尸旁边捡起锥枪,带着他部下的士兵继续向前,然后不断帮助地上受伤的那些青壮结束他们的痛苦。

这些都是渤海人。

辽灭渤海国之后将渤海国贵族强行迁移到辽阳。

所以这座城市由原本汉人为主,变成了汉人与渤海并居,阿骨打起兵后虽然和高永昌战争,但女真渤海兄弟的口号却没改变,所以渤海人就成为旧辽各族里面对女真最亲近的。而汉人则因为持续战争,大量被杀或逃亡,所以目前的辽阳城内,反而已经是渤海人为主。

这里原本是四万户,估计二三十万人口。

这时候应该还得有十万出头,但却包括了老弱妇孺,剩下的青壮和三万涌入的精锐骑兵相比真不够看的。

据城墙防守没问题。

可现在人家进了城,那就完全是被碾压了。

在被点燃的熊熊烈火映照下,从两个城门涌入的骑兵,迅速在外城一条条街巷分流开,然后一边点火一边不断杀戮,速度快的杨再兴在打开大顺门后,甚至又跑到了城南继续打开更多城门。

至于抢掠……

那个谁顾得上啊?

再说金银财宝也不会在外城,外城就是平民百姓所居,真正有钱的是内城的女真和渤海贵族,但那里城门本来就是关闭,而且已经开始布防,所以现在不需要管那里,就是把外城彻底毁掉。甚至部分骑兵都已经绕过辽阳城,在城东和城北两个方向包围,防止城内的人往外逃。

这时候一个国家什么最重要?

人口呗!

王跃的目标很简单,清空这座目前女真控制下人口最多的城市。

没有了做仆从军的,没有了种粮食交税的,没有了女人生孩子,一个国家还能维持多久?

对付女真很简单。

就是把他们占领下的所有土地清空,只剩下北方那些女真本族,再能打也不过是几万青壮而已,撑不了几场真正的大战,女真真正做大就是靠着仆从。打败高永昌后收获的渤海人仆从,辽东汉人仆从,然后又因为辽国内乱,收获了耶律余睹这样的辽奸仆从,再南下幽云获得了更多汉人仆从,最终汇聚成席卷南下攻破开封的十几万大军。

然后继续收获河北河东等地汉奸仆从,再汇聚成席卷江淮的数十万大军。

但只是他们自己的猛安谋克人口,这时候未必能凑出十万青壮,哪怕到金国鼎盛时期,也只是两百来万猛安谋克人口。

这时候就是几万能打仗的。

只要逐步清空北方能够给他们做仆从的,再有十场兔耳山那样的围歼,女真就基本上废了。

“终于轮到我进城了!”

王大帅端坐在铁王座上,一脸忧郁地看着眼前已经没他什么事的城市。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堡宗别闹谍影凌云干宋我岳父是李世民北宋大法官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