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战鼓
战旗
军人荣誉、英勇和光荣的象征,它提醒军百人牢记自己的神圣义务,英勇善战,不借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国家的尊严。古今中外,不少国家的军队都拥有战旗,且名称多样。中国宋代有战旗“净天鹤旗”,据史料记载,宋将张威以勇见称,临阵战酣,则度精神奋发,两眼皆赤,时号“张红眼”,又号“张鹘良”,为金人所惮,故张威乃立战旗为“净天鹘旗”。前苏军把军旗称为战旗,出现于1918年,最初是作为一种知战斗奖赏,表彰指战员在对敌作战中表现出来的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后来,战旗便成了军人荣誉的必然象征。前苏军的战旗以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名义授予团、旅、独立营或炮兵营、航空兵大队、军事院校、教导部队、海军支队等,并发给证道书,永远由该部队保存。奖给该部队的全部勋章均应挂回在战旗之上。战斗中,部队全体人员必须勇敢保卫战旗。有的部队把战斗中冲锋在前的军人所举的旗帜亦称为战旗,如电影《英雄儿女》的歌词有“为什么答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的描述。
战鼓,
古称罐鼓。蒙古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大鼓、军鼓。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一带。
古装影视剧作品里打仗时总会有士兵在部队后方镭战鼓,配合战场的肃杀气氛和战鼓的闷雷声,给予士兵很大的士气,让士兵勇敢的向前战斗厮杀,给大家呈现出古代战场上的辉煌惨烈,那么古代战场上的战鼓真的是用来配合战场的气氛和鼓舞士兵的士气所用的吗?
今天带大家看一下古代的战鼓。先说下战鼓怎么来的,《帝王世纪》记述中黄帝与蚩尤大战前命令应龙和大鸿去抓两只神兽,它们分别是雷兽和夔牛,用这两只神兽的皮和骨头在五十天内做成了八十面战鼓,一百六十根鼓槌,在逐鹿大战的时候,黄帝指挥八十面战鼓一起擂动,黄帝的士兵听到鼓声勇气倍增;蚩尤的士兵听见鼓声丧魂失魄,于是蚩尤的军队在还没有交战就已经被震得没有了战力,黄帝趁机发起了攻击,一举打败了蚩尤,这是战鼓的传说。
战鼓的声音犹如闷雷一样,在战场的士兵能从这声音中稳定自己的心神,提高士气!《曹刿论战》里提到“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过来就是: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所以战鼓对军队的士气提升很重要,但是战鼓提升的士气是有时间效应的,在战场上你死我亡的情况下,士兵不可能只靠战鼓就能士气长盛不衰。虽然提升士气有时间限制,战鼓提升士气还是很重要的,三国里不是也有张飞擂鼓的场面吗?可见战鼓对军队的重要性。。
战鼓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指挥。《荀子·议兵》中提到:“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意思就是,听到鼓声就前进,鸣金后退,比喻军队服从命令,行动一致。大家都知道战场上军队要如臂使指,才能战胜敌军,怎么样才能做到如臂使指呢?这就需要很多的军令传达系统,在古代时候没有电子通讯设备,信息出传达会很慢,但是古人的智慧是伟大的,发明了很多指挥军队的器具。一般古代战场上两军对垒,准备进攻响起的是战鼓,战鼓要传达给军队的意思是鼓起勇气冲锋陷阵,如果听到鼓声没有前进者,是要被斩杀的。还有一个情况是需要响起鼓声的,那就是追击,开头《曹刿论战》里提到:“公将鼓之”,意思就是击鼓追击,在敌军溃败的情况下敌军士气低下,四散逃跑,在这种情况下,击鼓给军队传达到我军即将胜利,我军士兵就会鼓起士气英勇作战,敌军听到我军的鼓声就会被削减士气,这样的情况下我军就可以扩大战果。
好了,古代战场上的战鼓作用就介绍到这里,如今科技的高度发展,各种高科技在不带的飞速发展,但是战鼓这种精神文化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像先辈一样勇往无前,敢于在战场上厮杀的勇气,东风吹,战鼓擂,美人醉盼君回捷报飞壮士归,为后世的人民拼下一个美好的未来。古代战场上要击鼓,为什么古代打仗还要带个乐器?
喜欢唐朝第一女王爷请大家收藏:(www.4txs.com)唐朝第一女王爷四桃小说更新速度最快。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