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所谓风骨(1/ 2)
朱雄英一路畅通无阻地进入太子宫,随即美美地吃上了一顿,便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他却是不知,太子入京的消息如同飓风一般瞬间席卷了整个京师,满朝文武为之惊惧惶恐。
连王富贵这个城门守将,都知道太子殿下在眼前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回京,定然是来者不善,更别提那些常年在朝堂之上勾心斗角的官员政客了。
似乎昨夜发生的惊天大案,根本不必再花心思前去彻查背后主谋,因为他自己已经堂而皇之地跳出来了。
刑部大堂,威严肃穆。
自先帝废除锦衣卫后,刑部、大理寺与都察院组成的三法司会审成为了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而作为审判机构的刑部衙门,则取代了锦衣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成为人犯最畏惧的地方。
此刻刑部大堂之内,却是乌泱泱地跪着一地“人犯”,只不过这些“人犯”有些特殊,不是百姓口中的“举人老爷”,便是一脚迈入士绅阶层的秀才老爷,最差者都是饱读诗书的书生士子。
原本按照朝廷律法,举人老爷享有“见官不避”、“功名抵罪”的特权,本不应该如此毫无体面地跪在大堂地上。
但昨夜这些个高呼“仗义死节”、“舍身取义”的风骨士子们,早就被耿璇这个屠夫杀破了胆,至今不少人身上还绑着绷带纱布,面对刑部尚书秦逵亲自主持的初审,哪里还敢显露他们那一文不值的士人风骨?
文人儒生就是这般,欺软之时恨不得敲骨吸髓,怕硬之际又恨不得摇尾乞怜,只不过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未曾遇到过耿璇这种无法无天的滚刀肉!
秦逵看着堂下这群国子监生,愤怒之余,也未免有些痛心。
早在大明立国之初,先帝就确立了“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将“养士取士”定为国策。
大明虽然承袭元朝的教育政策,但先帝开陈出新,创立了一套极为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包括金陵帝都的国子监,以及天下各地遍布的府学、州学、县学、宗学、社学、武学、医学、阴阳学、四夷馆等等官学,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都极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从县学到州学府学,再到最高学府国子监,朝廷为了培养士子,无论出身高低贵贱,皆为一视同仁,通过科举大考,为他们打造了一条步入仕途的通天之路!
但最终培养出来的士子呢?
都是一些血气方刚,不忠不孝的蠢货!
身为刑部尚书,正一品的朝堂巨头,秦逵自然清楚当今天子对此次会试的重视程度,甚至整个朝廷都对此次会试重视无比。
通过此次会试,参考举子的经义策论,朝廷可以看出建文四载以来大力推行的文教政策是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进而查漏补缺,不断完善。
现在倒好了,因为堂下这些蠢货,此次会试不但起不到检验的效果,反倒是成为了大明建文朝第一大案,真是愚蠢到了极点!
“本官问尔等,是何人指使尔等冲击贡院?又是何人告诉尔等此次会试有人舞弊?还不从实招来!”
这些个国子监生,都是与任伯安走得较近的同窗好友,而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北方士子,正因如此才会被单独提溜出来,作为从犯接受审讯。
主犯已经被耿璇一刀给剁了,但从犯却是高达三千之多,有些真相还是需要了解的,否则秦逵无数向天子交差,朝廷也无法堵住悠悠众口!
刑部尚书的这一声暴喝,吓得一众监生身子一颤,尽皆惶恐不安地耷拉着脑袋,唯有一名北方士子嗫嚅回答道:“回禀大人,我等也是听信了任伯安的谗言,那些话都是从他口中说出,我等真是冤枉啊大人!”
“对啊大人,都是任伯安说的……”
“我们冤枉啊大人!”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