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中条山少年题反诗(1/ 2)
“嘶~两万人?!”
芮城县牢之“县令分牢”,因为下雪的缘故,牢房里多加了两个火盆。王度此刻就坐在火盆旁边,眼睛瞪得像两个铃铛。
“比敬将……贼军的人数还多?你确定没听错,是两万,不是两千?”
“下官岂敢把未定之事告知明府!”
张文潜面对王度的态度却又与面对冯月娥时不同,始终保持着读书人的气度和礼仪,语气不卑不亢道:“明府容禀。那人就是个没心机的村妇,只是被下官稍一打探便说漏了嘴。听此人言语,山中之人对芮城多有垂涎,是那李元吉一直压着才没有动作。可若是此次索要之物没能如愿,怕是连那李元吉也不好继续弹压了。”
这货倒是很自然的就把冯月娥的威胁转达给了王度,却又隐去了自己的立场,一心为公的无私模样。
“你说的不错,定是建,咳,定是李元吉手下有人建功心切,巴不得我等凑不齐这清单上之物,便有了由头来攻打县城。”
这边王度话音落下,张文潜便适时露出恍然之色,接话道:“明府真是明察秋毫!怪不得与某见面那人似乎并不在意此事,言谈多有敷衍,原来是打的这个主意!”
“断不能叫他们如愿!”
王度突然起身,再次拿起那张字体古怪的清单,在牢房里来回踱步研究。
“这其他军械物品倒是好说,县衙武库中还有一处未曾打开的,多半能凑齐。只是这一百套明光甲……”
和张文潜刚看到清单时的想法一样,王度只觉得有些心累。
这已经不是抢不抢的问题了,他甚至怀疑要这东西的人是不是压根就不清楚啥叫明光甲。
全套的明光甲胄,按朝廷工部的制样,是要以加厚的黑牛皮打底,红麂皮绒衬里,最外层覆盖两千余铁甲片,并以铁环编缀相连。胸口处铆接圆形护心镜,腰腹与护肩还要按官阶打缀金腹兽。
不说这材料和品阶的问题,光是制作工艺就不是他一个小县城能有的。整个大隋,也就四品以上的将军或是宫中的翊卫才有。至于其他军队,就拿宇文述的左武卫来说,整个军营里穿明光甲的绝对不超过十个。
而山上这帮家伙开口就和他要一百套,还特么要带铁面罩的。谁家的明光甲带那玩意儿?
“明府,是否与山中那位商量,多延些时日?上次下官运粮去风陵驿所见,兴许再过些时日,宇文大将军便能破了军寨……”
张文潜话里有话,貌似在为他想办法,但前者却摇了摇头,叹息道:“就怕贼军攻破之日,便是芮城易主之时。山中那位又岂会坐视贼军据芮城而守?越是这样,我等越要谨慎对待!”
“如此说来,他们早晚要攻占芮城?这可如何是好,若眼下就交恶了,将来……”
这货明面很是替他捉急,但话里话外却是不断在暗示他,这事不办不行。
“这样吧,文潜你速去找人把城内铁匠裁缝都集中起来!”
王度背着手走了几圈便有了注意,低声交代道:“山上索要的只是明光甲,却未说规制。某府上还存了十几套玄铁扎甲,武库里也存了些,再找城中大户凑一凑,弄一百套扎甲不难。这五日便命铁匠日夜打造护心镜和面罩,将这些扎甲改造一下,应该能应付过去!”
“这样行么?”
张文潜有些不放心,但想来也没别的办法了,便拱手而去。
王度其实猜的不错,李大德确实不知道明光甲到底长什么样。
他只知道这种铠甲是在隋唐时期出现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军制式铠甲。却不知道至少要等到他侄孙做了皇帝,明光甲才会勉强在长安普及。
如果王度想不到解决办法,真让张文潜回去商量,表达自己的困难,他一准会退而求其次,要点别的。可王度没有,咬着牙忍了,就合该他歪打正着。
这会儿没了烦人的属下打扰,所有人都按部就班的忙着自己的事,他便又闲了。
写了一上午的军训科目分类,用光了仅存的宣纸,李大德只觉得头困脑胀。便走出土窑,来到西坪上呼吸着新鲜空气。
经过近一个月的规划建设,王莽坪与刚来时已经大不一样。
东坪上沿山体掏挖出许多大大小小的窑洞,对面的空地上也按职能划分出了居住区和工作区。整齐的地窨子排列在中心区域,烟囱里冒着青烟。外围则建了不少木屋,充当民兵哨所。
最东侧有一大片用木栅围起来的空地,权做校场。眼下没有轮值的侦查分队和一些没参加军训的护卫队成员,便在那边做些日常训练。
除了稍显简陋外,这里的一切都与一个小县城的规模无异了。
西坪这边倒是没有太多的建筑,外围都还保持着基本风貌。只在靠近王莽庙的山体上建了几处窑洞,住着李大德以及一众心腹。
看着这片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景象,某人心中很不要脸的涌上一股豪情,转身看着山外,负手做高人状。
便在此时,阴郁的天空忽然放晴。
阳光从雪花峰的方向洒落,山谷内外的积雪被阳光一照顿时金光闪耀。山河剔透,怎一个美字可形容。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