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成为皇太孙(1/ 2)
京师已经进入七月底了,越发的炎热起来了,皇宫里虽然给允炆分配了冰块,但是似乎也压不住扑面而来的热浪。过几天就是父亲太子的下葬之日了,朱允炆向朱元璋和刘三吾请了假,在家斋戒沐浴,思念亡父。虽然很炎热,允炆还是穿着麻衣,坚持静坐,慢慢平缓心情,在脑子里回想着父亲的音容笑貌,再过几天,自己就没有资格思念亡父了,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燕王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了.......父亲,对不起,但我会像一个男人一样,保护好母亲和弟弟妹妹的,允炆在心中默默的念叨着。
八月十二,太子朱标下葬的日子。天刚蒙蒙亮,整个南京城都被白色笼罩,从朝阳门到孝陵的路上也是一片白色,文武百官候在午门外,送太子梓宫前往孝陵,除必要的留守人员外,六部官员几乎倾巢而出。朱允炆带着允熥、允熞和吕氏一起扶棺而行,朱标的梓宫由十六个大汉将军抬着往孝陵走去,由于路途较远,中间还需要换人。最近几天朱允炆在斋戒,所以吃的很少,等走到一半的时候就有点受不了了,不过还是努力坚持;允熥身体强壮的很,没什么感觉;但是吕氏和允熞快受不了了,在允炆的坚持下,母子二人累了就上轿子休息了一会儿,休息过来就继续走。
大约巳时(9-11点)刚过,一行人到了孝陵,朱标的陵寝修的很急促,所以结构比较简单,甚至有些设施都是从孝陵“借”过来的,不够总体上也显得古朴大气。在礼仪官的引导下,很快将朱标的棺椁葬入陵寝。在陵寝开始封闭的一刹那,吕氏、允炆、允熥和允熞扑倒在地,嗷啕大哭,几乎昏死过去,朱元璋也是老泪纵横。同时,周围的百官也是哭声震天,虽然有做戏的成分,但大多也是实心实意的,因为朱标很得人心,并且当了多年的太子,早已是众望所归。
因为历史上很少有太子下葬的现象,所以朱标下葬的礼仪也很难确定。后来经过讨论,觉得官员在陵寝为太子守灵一天,然后回去办公;家人如允炆等人守灵7天。朱允炆一行就住到朱标陵寝东边的一个院子里,这个院子是用来给拜祭的人临时居住的。在这七天里,超度的法会昼夜不停,朱允炆和吕氏、弟弟妹妹们伤心欲绝,也早晚哭灵。大家都吃的很简单,等7天过去了,几个小点的弟弟妹妹倒是还好,可能是不知道愁吧,只是允炆、允熥和吕氏满脸憔悴。
守灵的最后一天,朱允炆带着弟妹给父亲行了三拜九叩大礼,然后才离开。
回去大家都坐着轿子,天气是灰蒙蒙的,心情都有些沉重。朱允炆在轿子上看着路边的风景发呆,已经进入秋天了,路边一片丰收祥和的景象,似乎感觉到自己即将掌控的庞大帝国的力量,允炆不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回到端本宫,朱允炆给自己放了几天假,稍微调养了一下身体。期间朱元璋来看过他,又是欣慰,又是惋惜,让他好好保养身体,赶紧去詹事府看看,另外他要的人也陆续到位了,得抓紧时间才好,朱允炆非常高兴,向朱元璋撒了娇,表示了感谢,朱元璋满意的走了。
几天后,大朝会上朱元璋颁布圣旨,立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定在九月十二日行册封大典。
朱允炆身体恢复了,就继续去文华堂上课,黄子澄也成为了主讲的老师,几乎全天的陪同朱允炆看书,等交谈深了,允炆发现黄子澄这个人头脑清楚、反应敏捷,对四书五经、典章制度张口就来,书读的非常好,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儒家经典,允炆很喜欢这个人,只不过觉得这个人有些迂腐,脑子里条条框框太多,不怎么会变通。允炆感觉到这个人对他是忠心的,所以就和他多相处,感情越来越深。
一天下午,朱允炆正在锻炼身体,刘振跑进来,道:“太孙殿下,长总管带了几个人,在外面求见。”
“嗯?快让长总管进来。”允炆擦了擦汗说。
过了一会儿,长福走了进来,后面带了四个年轻的汉子,一个个身体挺得笔直,双目炯炯,一副军人的风范。他们走进来,在长福后面一字排开,长福走进来,赶紧和朱允炆见礼:“参见太孙殿下,这几个人是万岁爷给您选的武学伴读。”
“谢谢长总管了,这点事情还要您亲自跑一趟,真是太谢谢了。”
“瞧您说的,能给太孙殿下办事情,是长福的福气啊,来,你们几个给太孙殿下做个自我介绍!从左边开始。”
左边是个非常威武的汉子首先开口说:“回皇太孙殿下,卑职为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璇。”
“回皇太孙殿下,卑职为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钥,”左起第二个红脸汉子接着说道。
“回皇太孙殿下,卑职为江阴侯吴高之子吴升。”左起第三个稍显瘦弱的汉子说道。
“回皇太孙殿下,卑职为西宁候宋晟之子宋瑄。”右边的精悍的汉子高声回答。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