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百二十五章 铁蹄东来煞气多(1/ 2)
玉门关外,终于隔绝了全部消息。所有派出去的斥候,都不再有前方军情传回来。守城将军和他的部属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关门以外的土地,已经不复汉朝所有!当又一次天光大亮,夹杂着膻腥气息的朔风迎面扑来,铁甲生寒,刀盾染霜,坚守在城头的将士们再次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远望故国山川,虽然只有百里之遥,但,也许已经永远回不去了!敦煌城,博望侯张骞站在城楼箭垛之后,默然观望良久,心中无限悲怆。
自从酒泉之战开始,汉军一路败退,损失惨重。数日之前,退守张掖郡的时候,张骞曾经集合起所有人马,想要固守待援。不过,仅仅坚持了一日一夜,在付出大量伤亡之后,便不得不再次放弃那座要塞,全部退回到敦煌城内来。
张骞不是没有起过拼死殉国的念头,然而,环顾手下所有追随的将士,虽然人人带伤,却没有一人畏惧后退。敦煌城头,已经血战十余日,死去者十之五六……他便自责的收起这种想法。在这样的境况下,求死,只是一种懦弱的逃避。而如何坚守下去,带领大家尽可能的减少伤亡,才是身为一个将军最应该去做的事。
退守敦煌城的汉军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几千人。而经过这么多天的残酷战斗,能够坚持站立在城头的,只剩下两三千余众。即便是这些人,除了视死如归的勇气之外,恐怕主要还是依靠了城墙坚固和武器的犀利。
不过,张骞并非是鲁莽的武夫。连日以来,通过观察,他的心中有深深的忧虑。按理说,以波斯人连续攻克酒泉、武威、张掖三郡的气势,敦煌恐怕也很难守住。他和所有将士们也早已做好了时刻城破的准备。可是,除了最开始那几天的猛烈攻击之外,波斯人竟然渐渐放缓了攻城的态势,而且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那些大型的木制攻城器械并没有使用。
“将军,会不会有救兵来呢?”
虽然四面围城,似乎看不到什么希望。但还是有人问了一句。没有人愿意就这样身死在异域他乡,尤其是在绝望的境地里,往往一丝希望,也会成为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管有没有救兵,我们都不可能放弃这座孤城了……如果注定要死在这儿,希望不会辱没了手中的这把汉刀!”
张骞的佩刀,与其他军中兄弟的一样,都血迹斑斑,有了崩裂的缺口。这是他们血战的标记,更是荣誉的象征。
“波斯人有些不对劲儿……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他们是故意没有一鼓作气攻下这座城。”
感受到空气中传来的隐藏杀气,这位很早之前就因功封侯的军中司马,终于确定了自己思考许久的判断。
“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李敢战死之后,张骞就成为了西域都护府的最高军事指挥者。在战场上他的话虽然不容置疑,但还是有人忍不住问了一句。
张骞
脸上神情苦涩。虽然不想承认,但根据种种形势所做出的判断,毫无疑问,敦煌城已经被当作了一块诱饵。
“我们先前都太低估这些蛮族人了!所以才接连遭到失败。现在看起来,波斯大军中的将帅不仅善于用兵,而且更有可能早就搜集了大量的情报。最起码,他们对于大汉边关的守卫力量有着清楚的了解。玉门关至阳关一线都有重兵把守,城墙宽厚,波斯人如果进行强攻,势必会付出极大的伤亡。所以他们才留着这座孤城,想引诱玉门关守军来救援……你们来仔细看,这周围百里之内,早已经密布伏兵。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借此大量的杀伤汉军,以便于为迅速攻进玉门关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历经数次攻守拉锯战之后的敦煌城头,早已经残破不堪,断折的刀剑,渗透进砖石间的血色,还有那些刀砍斧凿的痕迹,无不在默默诉说着战争的惨烈。而亲身经历过这些的幸存将士们,安静的听着这位西域都护府司马的分析,终于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无论战场上怎样的博弈胜负,敦煌城和他们,都已经成了一颗身陷死地的“弃子”!
西风烈烈,残破的大旗飘扬。回首望家山,家山不可见!映入眼底的,只有那些彪悍的异族入侵者。他们的弯刀铁弓闪烁着令人刺骨的寒芒,遍布于四野的战马和骆驼,似乎一眼望不到边。
小小的敦煌要塞,孤城闭,音信绝,如同一叶孤舟,淹没在无边无尽的沙海中。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