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大朝会(1/ 2)
两日后,月中大朝会,在禁中太极大殿举行。
在京四品及以上官员皆身着顶戴朝服,一大清早便进了宫。
天还没有亮透,太极殿前的广场已三三两两站满了人。
能站在这里的,最低修为都在后天初阶,绝对算得上是大新帝国的人杰。
她们中,有的交耳攀谈,讨论北境的灾情或南境的平叛;有的参加了对炎作战,今日心情尤其爽朗,对朝会的议功恩旨,充满期待;还有的闭目眼神,不是无所事事,就是在养精蓄锐,打算在朝会上搞事情。
辰时。
谨雨、谨月、谨霜三王与颜卿、程云妗、六部尚书等十几位重臣从偏殿(侯会室)走出,广场的气氛一下子安静了许多。
同时,两名禁中女官打开了太极殿大门,所有人以品阶为序,鱼贯而入。
众臣就位后,稍事等待,弘壹便出现在龙椅旁的丹陛上,朗声道:
“皇帝陛下至,群臣迎!”
“陛下万寿!”群臣纷纷拱手低头,行半跪之礼。
“平身!”独孤勤弘从后拱门进入殿中,缓缓坐于龙椅之上,坐北朝南,威仪赫赫。
“谢陛下!”群臣起身,按序列于大殿东西两侧。
大朝会标准流程,大家都轻车熟路,没有任何问题。
“今日,朕与诸卿议三件事,第一:北境灾民安置;第二,南境平叛;第三,对炎作战论功。”
“在朕看来,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可以合并起来议,不知诸卿有何高见?”
今天来的都是臣子,没有外使,议得也都是紧要事,独孤勤弘没有一句废话,一上来就直奔主题。
她的话音刚落,丹陛之下的群臣还在思索这两件事怎么个合并法,已有人出列奏禀。
“臣通政使弘十一启奏陛下:
北境灾民数量庞大,其中青壮二十余万,臣以为可招募半数从军,发予军械钱粮,成军十万,即刻征调南下,参与对叛军的作战。
此举,一来可缓解南境卫军的压力;二来,可减轻北境赈济的负担。请陛下斟酌。”
以弘十一的智慧,哪能想得到这种办法?即便想得到,也不敢说,扩军是你一个通政使能瞎咧咧的事吗?
不过,征调灾民青壮去前线当炮灰,让灾民和叛军想杀而亡,朝廷躲在后面省钱,这一招,实在是太过阴损,皇帝总不好亲自说出口,借宠臣之口提出是最佳选择。
所以,弘十一言出,大家都秒懂,这事表面上是拿出来商量,实际上,皇帝已经乾纲独断。
而且,让弘十一第一个跳出来谏言,就是要明确地让大家知道,最好不要跳出来反对,给自个找不自在。
想明白这些后,一帮中立于大皇女和九皇女两派之间的‘直臣’,机灵得很,立刻跟进附议,众星捧月,烘托出了群臣皆赞同的气氛。
“臣御史中丞庞盼附议!”
“臣刑部侍郎曹青云附议!”
“臣卫府折冲都尉刘环附议!”
......
皇帝见状,面带笑容,满意地点点头,庄重道:“这法子虽‘激烈’了些,却也算高效。既然...众卿都没什么意见,那么,朕准奏!
弘十一,你通政司是拟旨的行家,朝会后按此意拟旨,交由安平王独孤谨霜办理,不得有误,明白了吗?”
“臣遵旨!”弘十一赶紧应道,特别主动。
独孤谨霜:“......”有点无语,这种滥事,母皇最喜欢交给她办了,没办法,名声早就臭了。
“且慢!”就在这时,一道焦急的声音在殿首响起,皇帝和群臣的目光纷纷集中到前排的独孤谨月身上。
只见她挺身出列,躬身一拜,言辞恳切道: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