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无疾而终的叛乱(1/ 2)
罗艺终究还是反了。
忐忑纠结了许久之后,终于走出了这一步。
当初过于跋扈嚣张,和秦府不睦,把李世民得罪的太狠。
如今他登基为帝,哪怕心胸宽广如江海,可谁敢保证他一点不记仇呢?
记仇,此乃人之天性。
何况他罗艺以燕王之尊,牧守一方,拥兵自重,本就是朝廷和皇帝的眼中钉,李世民多半欲除之而后快。
现如今看似赏赐不断,开府仪同三司,食邑一千两百户,看似荣耀,但更多是一种怀柔安抚手段。
皇帝对臣子多慷慨,便注定了他对这个臣子有多少猜忌和不安。
罗艺思索了很久,与其等李世民一点点将自己削弱,收拾自己时毫无反抗之力,还不如现在搏一把。
最坏的结果不过是个死字,与其整日活在提心吊胆中,还不如赌一回。
尤其是刘姓青年不断从旁鼓动,还提出有突厥人相助时,罗艺便心动了。
如果单独是自己,可能因为实力较弱,难与长安对抗,不得不乖乖听话。
但身后有了突厥人,情势便完全不同了,常年驻守幽州,罗艺非常清楚突厥人实力。
强强联手,李世民未必能够应付。
故而在移驻泾州的路上,罗艺便突然反了,好在李世民早有准备,尉迟敬德及时出动,在豳州堵住了罗艺,以免他为祸关中。
罗艺反了,但不是第一个。
李瑗是李唐宗室,北周上柱国李虎曾孙。
爵封庐江郡王,虽说是关陇虎将之后,但李瑗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草包,早年间曾跟随河间郡王李孝恭征讨萧铣。
可是他竟寸功未立,若非宗室身份,哪里还混得下去。
罗艺调动前往泾州,幽州自然要有所调动,李瑗便顺势成为幽州都督。
因为他个人比较无能,担心他不是将帅之才,无法掌控局势,故而给他派了个帮手。
右领军将军王君廓,恰好和李瑗是儿女亲家,可谓是相得益彰,紧密合作。
当然了,这些事都发生在玄武门之变前。
诏书是李渊下达的,但事情却是太子李建成的安排。
没错,李瑗与李建成过从甚密,兴许能够一直位高权重,与东宫的扶持大有关联。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心情和罗艺有些相似,都担心李世民会突然对他们下手,故而惶惶不安。
和罗艺的想法相同,与其被吓死,或者被剥夺兵权之后任人宰割,还不如早先下手为强。
尤其是有使者从长安来,宣召李瑗回去参加太子登基大典。
看似是给宗室的荣誉,但李渊却深以为恐惧,觉得此番若是回去,多半有去无回,乃是李世民对自己动手的征兆。
既然如此,还还等什么?
李瑗当即囚禁了使者,调集兵力,有所图谋。
可惜的是他没有罗艺那么好的运气,身后没有突厥这样强大的盟友。
所依赖者不过燕州刺史王诜,以及亲家王君廓,甚至把兵力全部交给他指挥。
但李瑗手下的兵曹参军王利涉却认为,王君廓反复无常,不足以信任,要么早日除掉,要么让王诜取而代之。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