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穿越架空 > 乱清 > 第十八章 理在心中

第十八章 理在心中(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一个“时务训导”,就是一位未来的学校校长。一县一“时务训导”,将发展为“一县一学校”,一千六百三十二个“时务训导”,最终将变身为一千六百三十二间学校。

这个学校,是小学、中学二而为一的,在此基础上,再分化出独立的小学、中学。

“学校”的生源,除了未来的公务员,也包括无意仕途的普通人。

中国的近现代基础教育,就从这一千六百三十二间学校发端。

这是关卓凡为什么不许礼部插手“时务训导”的原因之一。“时务”一道,礼部固然糊里糊涂,同时,你也不能指望礼部那帮老头子,能够办好近现代的基础教育吧?

如前所述,关卓凡的算盘中,“时务训导”和州之学正、县之教谕,同为正八品官,就是说,“时务训导”分庭抗礼于学正、教谕,其中的潜台词就是:“学校”不在“学宫”搭伙计,是要另起炉灶的。

在关卓凡的规划中,“学校”拥有自个儿的办学场所之外,财政也是独立的,不和“县学”、“州学”同流,加上“时务训导”全部出自于北京的“师范馆”,数管齐下,整个“学校”系统,便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上,礼部那边儿,一根“学校”的毛,也是摸不着的。

开科取士,虽然名义上还归礼部该管,但其中最重要的板块——“时务策”,其教材和教学,都出自“学校”系统。则“时务策”的“考差”——监考和阅卷。必然都要由“学校”系统派出。通扯下来。中国未来的公务员的培训和录取,一大半握在了关卓凡的手里。

至于“师范馆”,自然是中国第一所近现代化的师范大学。在此基础上,“师范馆”会发展为中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大学。

当然,“中国第一所近现代大学”的帽子,“师范馆”是戴不上了,那顶帽子,上海的“广方言馆”正戴着呢。

“开科取士。恢复唐、宋旧制,加‘时务策’,加‘贴经、墨义’”,这件事情,关卓凡为什么一定要做通倭仁的工作,并一定要倭仁领衔出奏呢?

关卓凡称倭仁是“士林宗镜、儒学领袖”,完全不是虚美,倭仁就是这么个地位,实打实的,一点儿水分都没有。如果排座次。咸、同年间,全中国范围内。“读书人”之第一人,非倭仁莫属。

道、咸之交,汉学没落,理学兴起,取汉学而代之,成为主流学术思潮。后世普通的读者,说到晚清的“理学”,大约只晓得曾国藩,其实,曾国藩的功绩和影响力,主要来自平定洪杨和启萌洋务,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完全是被后世炒热、夸大了的。

倭仁才是真正的“理学大家”。而且,倭仁虽然只比曾国藩年长六岁,但学问一道,曾国藩却是直宗倭仁的,倭仁于曾国藩,亦师亦友,说曾涤生给倭艮峰“执弟子礼”,亦不为过。事实上,就连著名的《曾国藩日记》,也是在倭艮峰的建议和督促下,曾涤生才“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章,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

所谓道德文章,就“文章”而言,倭仁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理在心中”,但因为“物蔽”,“人之理遂失”,所以,要“致知”,即通过学习和自省,重新认识心中之理。这个过程,称为“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即便圣人亦不能例外。

就“道德“而言,对自己的理论,倭仁身体力行,表里如一。“端庄静一”、“涵养本源”、“察己慎动”、“克己复礼”这一套,言行同一,坚持不懈。

时人赞倭仁曰:“道、咸之间从宋儒之学身体力行者,必推公为首选。”

曾国藩则用“当世仪型,群流归仰”来描摹倭仁。

原时空,倭仁逝世后,翁同龢感慨:“呜呼!哲人云亡,此国家之不幸,岂独后学之失所仰哉!”

翁同龢的口中,倭仁已经具有了“准圣人”的性质了。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万剑破朕的大秦不可能亡斗罗之骷髅也疯狂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海贼之型王迦勒底重生三国当皇帝一拳轰爆诸天万界重生之时代霸主穿越之极限奇兵柯南世界的次元通灵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