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贞观三百年 > 653 下一站,株洲南

653 下一站,株洲南(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如今前往渌口戍还是相对方便的,从长沙南小站出发,再过一站“昭山镇”,下一站就到了渌口戍。

不过站名如今却不叫“渌口戍站”,而是“株田站”。

其中的原因,倒也比较简单,那就是“劳人党”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县级单位——株田县。

这里湘江、渌水汇集,形成的冲积平原已经非常肥沃,早先因为“昭山镇”、渌口戍两个军事单位的缘故,基本都没怎么开发。

即便有所开发,也是奴婢一样的地方留守部队的大兵在开垦,自折冲府废弃以来,到二战结束之后建立的“高门共和”体制,地方军的私有化是很常见的事情。

基本上大资本家和大地主,都会维持一部分私人军队,长期维持投入太大,那么将地方军私有化,就是相对节省成本的事情。

类似黄世安的“安仁军”,就属于祖传的基业,吃相上还算好看的。

渌口戍、昭山镇虽然大兵们自由度要高一些,可跟奴婢也没什么区别,五年奴婢生涯结束之后,人跟废物一样,除了继续依附权贵,他们自己是找不到出路的。

直到“劳人党”夺取了潭州、衡州的政权,才终结了这些。

学习班、讲习所,长期的学习,才让这些奴婢一般的大兵,明白了过去的人生是多么的黑暗,甚至没有“劳人党”宣传干部到来之前,他们都不知道那是黑暗的悲惨人生。

之后大量的地方军底层大兵,愿意为“劳人党”工作,也是重新找回了自由人的思想和认知罢了。

如今长沙前往湘南的铁路上,大量维护铁路、机车、山体等工作的巡逻队,就是这些湖南本地原地方军的军人。

株田县成立之后,很多没有了主子的大兵,除开投入到铁路维护、险情预警等等岗位上之外,入籍株田县,然后开垦土地、组建家庭,就成了更多的选择。

渌口戍附近的大片土地,也就是株田县外围,因为毗邻大河,形成了一个迂回的河湾,所以又称“株田之洲”。

株田县人员最多的一个部门,叫作“株洲农垦公司”,这个“株洲”,就取自“株田之洲”的意思。

株田县的公审大会,便是安排在这里,无他,人口相对集中。

昭山镇、渌口戍两地不算农工商三大行业,光老一辈的大兵,也能四五万人出来。

全是老少爷们儿,都是老光棍儿。

但因为“株田之洲”分地,再加上重新安置人员,所以哪怕是老光棍,倒也有的士人瞧得上。

江淮省的难民中,很多妇女只求有个三五亩能打粮食的地,男人长什么模样,高矮胖瘦学历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活着最好,安安稳稳活着,那就更加好得不得了。

也因此在株田县,公审大会反而是极为热烈的,奴婢们都眼巴巴地盼望着枪毙他们过去的主子。

一如当初的赵家湾类似。

读书识字了,甚至还明事理了,才知道以前的自己,活的多么卑微、可耻、可怜。

嗤……

株田站的列车停靠之后,热闹不比长沙南小站来得轻,这里人力车夫数量极多,可能是整个湖南省仅次于长沙的。

除开拉人的,还有拉货的,牛马牲口跟人一起揽活儿,成了精的家畜比比皆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牛马也知道有了活儿,才能吃到一顿精料。

黑豆的价格,若非“劳人党”兴修水利,围湖造田,也没有那么多富余的土地用来种植豆类作物。

如今豆类作物的种植面积,全省去年不算连州、郴州、朗州、岳州,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亩。

也是有了这个基础,普通个体户才能购买到相对便宜的福建种黑豆。

这种黑豆的价格是最贵的,以前只有政府部门和权贵之家才能消耗得起。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北宋大法官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女帝:你竟然想当我相父干宋诸天大明联盟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我岳父是李世民混在洪武当咸鱼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