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三十二章 一日三报

第三十二章 一日三报(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从淮南而来的信使进入帐中后,见帐中气氛有点沉闷,有些紧张。

他小心翼翼的将怀中的军报递上。

曹操接过军报,展开看了起来。

刚看的第一眼,曹操就惊呼出声道,

“三郎何其速也。”

曹操惊呼之下,下意识的不再称孙翊为小儿,反而美称其为三郎。

这封军报上正是奏报孙翊平定庐江的事。

曹操大为震惊,方才才刚刚收到孙翊的讨李文书,

现在就收到了孙翊平定庐江的消息,这样给曹操一种孙翊朝发文书,暮则平李的错觉。

因此曹操才会惊呼出声。

但很快曹操就反应了过来,并不是孙翊一日平李,而是文书与军报到的时间太巧了。

当日他离开许都时,许都朝中大事都委任荀彧办理。

孙翊的讨李文书乃是报送朝廷的,那时孙翊也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许都,因此讨李文书是先送到许都,再由荀彧转呈到官渡来。

而这封军报乃是扬州刺史刘馥呈报上来的。

刘馥知晓自己目前身在官渡,且自己离许都前曾下令,有关于军事之事都直送其案前,无须先行递送朝廷。

因此讨李文书虽先发,却辗转多日,军报虽晚报,却径直快马往官渡来。

在这个因素之下,造成了讨李文书和孙翊平定庐江的军报一日同达官渡的巧合,以至于一开始让自己以为孙翊一日平李而产生惊呼。

孙翊虽然不是一日讨平庐江,但从刘馥中的军报可知,孙翊从出征到平定庐江只用了半个月。

就这个速度也足以配得上曹操的那句“三郎何其速也。”

随后曹操又细细看起军报上的详细内容来。

随着孙翊平定庐江,原先被江东方面特意遮掩的一些事也都露出了水面。

因为庐江已定,遮掩已经没了用处,流传出去反而更能体现孙翊的才能。

在看到孙翊潜藏形迹,分兵诱敌,奇袭皖城的时候,曹操赞道,

“三郎得兵法虚实之要,机变无方,无愧为孙子后人,亦无愧父兄之威名。”

在看到孙翊拿下皖城后宣言,“只诛首恶,不罪旁从”时,曹操叹道,

“三郎宽纵十数人而尽收庐江全郡人心,识人心,懂权谋,虽年幼,守成亦是无忧矣。”

最后看到刘馥军报中特地点出的在亲征庐江前,孙翊力排众议,先定庐江时,曹操默然。

无赞无叹,只是凝眉。

他对曹丕的训斥还是刚刚发生的事,曹丕如今还在地上跪着。

孙翊先征庐江这一点,意味着什么,再是明显不过了。

孙翊识兵法,于战阵之事精通,说明其有名将之姿,但这不足以让他忌惮,至多孙家再出一位孙坚、孙策罢了。

如今他手下战将千员,其中称为名将者,异姓有于禁、张辽、徐晃、乐进等,亲族中有曹仁、曹纯、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

乃至小一辈的曹真、曹休都有良好的名将资质。

更何况他曹操便是这世间一等一的兵法大家,因此自己刚才对孙翊的称赞,其实是更多是长辈对小辈的一种称许。

孙翊懂得收揽人心,安抚士众这一点说明他为守成明主,但这一点他的儿子曹丕若是做起来,一点也不会比孙翊差。

而且只是仅仅为守成明主的话,进取难免不足。

就算生在江东,将来最多只会给自己一统天下带来麻烦而已。

因此自己才会仅仅是喟叹,叹的是将来江东恐不易下。

但孙翊在群臣大多支持平叛先山越,后庐江的情况下,在自己根基未稳的情况下,在境内山越如火如荼的时候,君心独断,决意先拿下庐江。

自古以来,这样的主君不是疯子,就是天才。

如今看来,孙翊就是天才,战略天才!

他赌对了。

孙翊深知庐江对江东之地意味着什么,深知江东日后的出路是什么,在江东内乱初起的现在,他就已经考虑到了将来。

同时孙翊也深深的在防备着自己,对孙翊这样一位明主来说,防备自己是因为了解自己。

他方才还笑孙翊只有小谋,颇为轻视,现在看来是看错他了。

孙翊有远略,身为主君,只要有这一点,就已经是十分优秀了。

更何况他还兼之兵略及权谋之术。

庐江一战从表面上看,孙翊是在与李术争时间,但其实在那位三郎的心里,恐怕他想要相争的对象,是他曹操!

孙翊与他争的是将来!

只是这本来就是大争之世,既然孙翊要争,自己又何曾会怕。

他曹操这十数年来,马下踏过多少英豪,岂会惧一十七岁少年乎?

曹操心中思绪百转,一个优秀的战略家总是能从一件事中发现更多的东西,曹操就是这种人。

想到这些,曹操看到还在跪着的曹丕,心中叹了口气,亲自扶起他重新入座。

只是心中不禁想到,若是孙翊是其儿子该多好。

他曹操一世人杰,自问论功业,论韬略,皆超过孙坚,但却没孙坚会生儿子。

孙坚有两个令其羡慕的佳子。

芝兰玉树,错生孙亭,何其憾也。

曹操扶起曹丕后正要入座,却发现那个信使还在帐中跪着,问道,“汝还有何事未报?”

可别跟我说,三郎连山越也平定了,说了你会小命不保的。

信使怀中的确还有一封书信,未呈报给曹操。

他刚进来时就见帐中气愤沉闷,如今又见曹操看完军报后,眉头深锁,他一个泥泞之人,早就心中惧怕了。

怕这封怀中的书信再呈递上去,曹操会大怒,那样他小命会不保。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我岳父是李世民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堡宗别闹干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