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做昏君 > 第二零七章 抡才大典的大纲

第二零七章 抡才大典的大纲(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韩爌五个人互相看了一眼。

在朱由校的这句话里面,他们都听到了一个名字,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魏大中,而且还是高攀龙的学生。

这人怎么会说出“只有配享孔庙的圣人的学说才能被讲学”这样的话呢?

高攀龙是因为什么进的锦衣卫的大牢,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清楚。

现在高攀龙的学生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这是要做什么?

韩爌等人的脸色就有一些不太好看了,他们觉得这个魏大中并不是什么好人,估计又是一个奸佞狡猾之辈,竟然在他的老师进入锦衣卫大牢之后,这么突出的想要表现自己。

关于这个魏大中的事情是陛下亲口说的,那自然不会有假。

可是这个魏大中是怎么把消息传到宫里面来的?

没有大臣上过此事相关的题本,所以肯定不是通过内阁这边;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了,那就是通过东厂那边,或者是通过锦衣卫那边。

无论是通过哪一边让陛下知道这种言论的,都代表魏大中这个人不行。

如果是通过东厂,代表着魏大中已经和魏忠贤走到一起了。这是多么让人不耻的事情?

即便是现在这些内阁大学士都是陛下一手提拔起来的,可是自己这些人与魏忠贤还是不和。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大中投靠魏忠贤,实在是人品太差。

如果魏大中投靠的是锦衣卫,那他的人品就更差了。他的老师还在锦衣卫的诏狱里面关着呢,这可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在场的五人心思各异。

对于他们在怎么想,朱由校不是很在意。他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那么静静的坐在龙椅上,等待五人有一个结果。

对于朱由校来说,把帽子扣在魏大中的头上,没有丝毫的心理压力。

要知道“只有配享孔庙的圣人学说才能被讲学”是魏大中的原话,自己可没有添油加醋。

现在有人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自己,那么自己就可以拿来在朝堂上说,同时还可以说成这是民间的士子们说的。这代表什么?

这就代表民意啊!

通过这件事情,朱由校又学会了一招。自己要下去培养一些民意代表,适当的时候就让他们发表一些意见,然后自己正好顺水推舟的把它拿到朝堂上来。

这些可都是民意,自己身为一个帝王,怎么能忽视民意呢?

如此以来事情的由头就有了。

如果在朝堂上再放一些支持自己的臣子,那还有什么通不过的?

四位内阁大学士和一位礼部尚书谁也不知道朱由校在想什么。

略微沉思了一会之后,徐光启最先开口了。

因为对于徐光启来说,这件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考虑的。

于是他缓缓的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可行。历朝历代都有自己奉行的思想,如今重塑孔庙,重新拟定进入孔庙的先贤,臣觉得这对大明来说是一件好事情。所以臣觉得这件事情可以进行。”

这个魏大中,倒是一个有见识的人。对于徐光启来说,如果这件事情行得通的话,那么他就可以把一些人从孔庙中赶出去。

比如可以把朱熹赶出去,让他彻底离开孔庙,让他的学问不能够在朝堂上传承,甚至都不能够在民间传承。

这对于心学弟子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愿望。如果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必然能够使心学大兴。

没了朱熹的理学,那么必然有心学,自己可以让一些心学的大成者进到孔庙去,比如自己心学派的大儒,要知道阳明先生现在就在里面。

现在陛下的态度很明显,那就是一直在打压理学,让心学能够快速的上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徐光启自然要利用好这个机会,所以他觉得这件事情大有可为。

徐光启第一个表达态度也是想要抢下先机,然后请陛下把事情敲定下来。

在得到这样的答复之后,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尽可直言。”

韩爌等人听了徐光启的话,自然知道这件事情怕是没有办法阻止了,因为你看陛下高兴的样子。

何况如果真的重新拟定配享孔庙的名单的话,倒也是一个机会,一个收拢一些人的机会。

另外就是朝廷的皇家书院。他们几个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牵扯到了书院和讲学。

皇家书院是陛下一直想要推行的东西,现在他们如果反对这件事情,那么就等于把皇家书院和讲学也一起反对了,这绝对是陛下不能够容忍的。

所以他们除了答应,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

想到这里之后,孙承宗往前走了一步说道:“启禀陛下,臣也觉得这是好事情。不过臣觉得,还是要严格的定立一个规矩,免得最终成为党同伐异的手段。朝中派系林立,学的东西比较多、比较杂,真闹到你攻击我、我攻击你的地步,势必分裂朝廷,到时候肯定会社稷不稳。所以此事一定要慎重。”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不如不改。”一直在一旁一声不吭的黄克缵在此时突然出声了。

这句话一出来,让所有人都是一愣,包括朱由校在内。

要知道自从进入内阁之后,黄克缵这个人就不怎么表达自己的态度,更像是一个牌位一样矗立在内阁中。

可是这一次却不一样,黄克缵的态度太明显了。之前他明显是不掺和朝中这些事情的,这一次事出反常。

说完这句话之后,黄克缵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说道:“既然是要改,那就自然是有出有进。如果都以不得罪人、不让人不高兴为出发点,那还怎么改?”

“有出有进就会有人受损、有人不高兴。所以臣以为可以换一个方式,毕竟如果要是动孔庙的话,动静有一些太大了。”

朱由校看着黄克缵,有一些不明白他的态度。

这个黄克缵究竟是站在徐光启这边的,还是站在孙承宗那一边的?或者是两边都不站?

不过黄克缵的说法,倒是引起了朱由校的兴趣,他一脸感兴趣的问道:“不知爱卿有何想法?”

“臣以为用不着动孔庙中的圣人,孔庙中的圣人不过就是一些前辈大家,为的不过是寄托后人的哀思,就像寺庙一样供奉的是什么佛其实不重要,有人去拜祭就行了。”

“那个魏大中说只有配享孔庙的圣人的学说才可以被讲学,臣以为此言有失偏颇了。朝廷不能够禁止什么学问被讲学,只能是规范讲学,否则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举,不是盛世明君的所作所为。”

听到这里之后,朱由校眉头就是一皱。

黄克缵这话说的有一些太过分了吧?!

“朝廷抡才大典,不过是为了选拔适合朝廷的官员。那么,选择什么样的人来做官,就应该是朝廷说了算。所以臣以为完全不用那么大的动静去更改配享孔庙圣人的资格。”

“可以制定一份名录,上面写上一些先贤的书或名字,这些学问才是朝廷抡才大典要考的。各地的科举会试,必须从这些书里面来出题目,如此一来,方可以一举两得。”

朱由校不动声色的看着黄克缵,心里面默默的盘算了起来。

事实上,黄克缵出的这个主意,朱由校不是没想到,只是觉得动静太小了一些,不如动孔庙来的让天下震动。

不过现在想想,动孔庙此举好像确实有一些欠妥,因为动静似乎太大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黄克缵的办法其实也挺好的,就像后世的考试大纲,必须在大纲范围内出题。

这天下90%的读书人读书都是为了做官,这一点在这个时代是主流。如果你学的东西考试不考,你还去想学吗?

后世的教育都是这个样子,何况是大明朝?

在后世应试教育是什么东西,所有人都清楚。既然如此,这个时代也一样。

而且大明朝的考试是把高考和公务员考试结合在了一起,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肯定是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学它干吗?

所以黄克缵的这个主意还是可以试试的。

见到自己家的陛下陷入了沉思,黄克缵便继续说道:“如果具体一下的话,每一任科举之时陛下都可以选择一本书来进行科举,提前公布,到时候通传天下,让所有的官员都是从这本书里面选题。”

朱由校抬起头,看了一眼黄克缵,目光缓缓扫过其他人,问道:“诸位爱卿觉得怎么样?”

黄克缵的这个办法,的确会少很多波澜,比起动孔庙的动静,要小很多;会把事情直接变成单纯的朝廷角力,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关键问题在于会不会衍生成党争的工具,这就让人不得而知了。

不过对于这件事情,孙承宗反而是赞同的,因为即便是当真的话,这样的动静也会小很多。

孙承宗现在最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徐光启会借这一次的机会把朱熹赶出孔庙。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好多事情就麻烦了。

“臣以为此事可以。”孙承宗第一个表态,朗声说道:“如此一来的话,的确动静会小很多,但是也的确能够达到目的,不失为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

内阁四个大学士之中,两个已经表示赞成了,于是最后的目光落到了韩爌的身上。

只要韩爌也答应了,那么就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了,即便是徐光启反对也没有用了。

如此一来,徐光启心里面有一些不舒服,但是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不能接受的结果。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干宋北宋大法官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朕乃一代圣君堡宗别闹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大明1805
返回顶部